導語: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立秋已經過去,但高溫還時常肆虐著許昌,但這一天對於孔融一家來說,感受到的只是徹骨的寒意;一代名士孔融,這個從小就被人熟知的天才,生命將定格在這酷熱的一天,孔融黃泉路上並不孤獨,因為他連同全家老小,一起被曹操處死;當屠刀砍向五十六歲孔融脖頸的那一瞬間,不知他心中是否悲憤難平,是否為自己之前的種種作死行為,以及為了連累全家無辜老小而感到後悔,但無論如何,這位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儒,生命就此終結…….
孔融自建安元年到朝廷任職,到曹操統一北方,一直都在為曹操舉薦賢才、出謀劃策,但就是這樣一位,曾和曹操並肩奮鬥十多年的親密戰友,在建安十三年,連同一家老小被曹操處死;是什麼讓曹操下定決心處死這一位老戰友呢?是曹操生性殘暴的性格,導致了一代名士的慘死,還是背後另有隱情?請跟隨編者的思路,讓我們一起探秘孔融的死因。
孔融,字文舉,他出身名門,是孔聖人的第二十世後人,自少年時代就聰慧過人,還受到過「八俊之首」的大名士李膺的讚賞;孔融成年入仕後,被任命為「北海相」,討伐黃巾賊;建安元年孔融到許昌為官,直至被處死之前,一直跟隨在漢獻帝與曹操的身邊,而他的死並不只是因為曹操的殘暴,也是因為自身錯誤的行事風格,最終導致了自身的悲劇。
第一,孔融在諸多小事上觸怒曹操,加深在曹操心中的不堪形象。孔融早期在許昌為官之時,就曾上表建議京城千里之內,都必須由朝廷直接管轄,此舉目的是為了加強皇權,削弱眾諸侯的實力,這的確是安漢的忠心計策,但也會得罪眾多既得利益者,例如當時身為吳平侯的曹操,他的封地距離京城僅僅三百里,孔融集權表一上,就得罪了自己的好友曹操;建安九年,曹操攻奪鄴城,當時城中一片混亂,曹操的兒子曹丕,趁亂闖入袁府中,強行糟蹋了袁熙的老婆甄氏;曹操不僅沒有指責曹丕,還派人主動迎娶甄氏入曹府。
這時孔融又主動給曹操休書一封,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的典故來諷刺曹操,起初曹操還不理解此為何意,孔融生怕曹操不理解,還當面給他解釋說,你現在的的行為,就是和紂王把妲己賞賜給周公一樣,暗地裡諷刺曹操是紂王,文化人罵起人來,真是讓人有苦說不出,曹操也因此對孔融記恨在心;建安十二年,曹操征烏桓凱旋,路過碣石山,豪情大發作下那首膾炙人口的《觀滄海》,眾多官員都是交口稱讚曹操的才華與功績,這時孔融又反其道而行,說曹操此舉勞民傷財,並不值得大家稱頌;孔融就是在這些小事上,慢慢積累曹操對他的厭惡,昔日的戰友已經分道揚鑣。
上述眾多小事只會引起曹操的不快,孔融也不會因為罵了幾句曹操就丟了性命,但是下面這件事可以說是觸動了曹操的逆鱗;建安十二年,各地天災不斷,各種農作物大幅度減產,曹操為了節約糧食頒布了「禁酒令」,孔融又跳出來反對此令,寫信給曹操說:「酒是人間的必備品,如果沒有酒堯就建立不了大同社會;孔聖人不喝酒,就無法被稱為聖人;樊噲不喝酒,就無法救下劉邦;漢高祖不喝酒,就開闢不了千秋偉業」,孔融引經據典,反駁曹操的「禁酒令」,甚至後來還說:「曹操禁酒,說是為了救濟災民,其實就是因為缺軍糧了」;這句話是最不能為曹操所忍的,自古軍中糧草儲備都是絕密消息,軍事機密就這樣被孔融一語道破,對於曹軍是十分危險的事情,有楊修的前車之鑒,孔融泄露軍機,曹操肯定饒不了他。
曹操與孔融,原本有著共同的理想與目標,但隨著曹操的地位不斷上升,其野心也開始迅速膨脹,孔融依然為名士陣營的代表,雙方在國家大事上的理念,也愈發背道而馳;起初二人關係融洽,只是各持所需,因為曹操需要孔融這位大名士,為自己裝點門面,孔融也需要藉助曹操的力量,來保障自己的生存;但自從曹操統一北方之後,自身實力空前強大,已經不再需要孔融這塊招牌了,而孔融為了保住自己的名士領導地位,只能對曹操進行無休止的批判,最終雙方的關係再也無法挽回。孔融其實算一個悲劇人物,他出身名門,又有一身才華,本該有大成就,但他生在亂世,又跟隨曹操,這位心性複雜的君王,加上自身諸多不理智的言行,多次站在曹操的對立面上,對其猛烈抨擊批判,最終為曹操所不容,真是可悲可嘆。【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
名儒孔融被曹操所誅,是曹操殘暴的原因嗎,曹操:你看他幹了什麼
導語: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立秋已經過去,但高溫還時常肆虐著許昌,但這一天對於孔融一家來說,感受到的只是徹骨的寒意;一代名士孔融,這個從小就被人熟知的天才,生命將定格在這酷熱的一天,孔融黃泉路上並不孤獨,因為他連同全家老小,一起被曹操處死;當屠刀砍向五十六歲孔融脖頸的那一瞬間,不知他心中是否悲憤難平,是否為自己之前的種種作死行為,以及為了連累全家無辜老小而感到後悔,但無論如何,這位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儒,生命就此終結…….
孔融自建安元年到朝廷任職,到曹操統一北方,一直都在為曹操舉薦賢才、出謀劃策,但就是這樣一位,曾和曹操並肩奮鬥十多年的親密戰友,在建安十三年,連同一家老小被曹操處死;是什麼讓曹操下定決心處死這一位老戰友呢?是曹操生性殘暴的性格,導致了一代名士的慘死,還是背後另有隱情?請跟隨編者的思路,讓我們一起探秘孔融的死因。
孔融,字文舉,他出身名門,是孔聖人的第二十世後人,自少年時代就聰慧過人,還受到過「八俊之首」的大名士李膺的讚賞;孔融成年入仕後,被任命為「北海相」,討伐黃巾賊;建安元年孔融到許昌為官,直至被處死之前,一直跟隨在漢獻帝與曹操的身邊,而他的死並不只是因為曹操的殘暴,也是因為自身錯誤的行事風格,最終導致了自身的悲劇。
第一,孔融在諸多小事上觸怒曹操,加深在曹操心中的不堪形象。孔融早期在許昌為官之時,就曾上表建議京城千里之內,都必須由朝廷直接管轄,此舉目的是為了加強皇權,削弱眾諸侯的實力,這的確是安漢的忠心計策,但也會得罪眾多既得利益者,例如當時身為吳平侯的曹操,他的封地距離京城僅僅三百里,孔融集權表一上,就得罪了自己的好友曹操;建安九年,曹操攻奪鄴城,當時城中一片混亂,曹操的兒子曹丕,趁亂闖入袁府中,強行糟蹋了袁熙的老婆甄氏;曹操不僅沒有指責曹丕,還派人主動迎娶甄氏入曹府。
這時孔融又主動給曹操休書一封,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的典故來諷刺曹操,起初曹操還不理解此為何意,孔融生怕曹操不理解,還當面給他解釋說,你現在的的行為,就是和紂王把妲己賞賜給周公一樣,暗地裡諷刺曹操是紂王,文化人罵起人來,真是讓人有苦說不出,曹操也因此對孔融記恨在心;建安十二年,曹操征烏桓凱旋,路過碣石山,豪情大發作下那首膾炙人口的《觀滄海》,眾多官員都是交口稱讚曹操的才華與功績,這時孔融又反其道而行,說曹操此舉勞民傷財,並不值得大家稱頌;孔融就是在這些小事上,慢慢積累曹操對他的厭惡,昔日的戰友已經分道揚鑣。
上述眾多小事只會引起曹操的不快,孔融也不會因為罵了幾句曹操就丟了性命,但是下面這件事可以說是觸動了曹操的逆鱗;建安十二年,各地天災不斷,各種農作物大幅度減產,曹操為了節約糧食頒布了「禁酒令」,孔融又跳出來反對此令,寫信給曹操說:「酒是人間的必備品,如果沒有酒堯就建立不了大同社會;孔聖人不喝酒,就無法被稱為聖人;樊噲不喝酒,就無法救下劉邦;漢高祖不喝酒,就開闢不了千秋偉業」,孔融引經據典,反駁曹操的「禁酒令」,甚至後來還說:「曹操禁酒,說是為了救濟災民,其實就是因為缺軍糧了」;這句話是最不能為曹操所忍的,自古軍中糧草儲備都是絕密消息,軍事機密就這樣被孔融一語道破,對於曹軍是十分危險的事情,有楊修的前車之鑒,孔融泄露軍機,曹操肯定饒不了他。
曹操與孔融,原本有著共同的理想與目標,但隨著曹操的地位不斷上升,其野心也開始迅速膨脹,孔融依然為名士陣營的代表,雙方在國家大事上的理念,也愈發背道而馳;起初二人關係融洽,只是各持所需,因為曹操需要孔融這位大名士,為自己裝點門面,孔融也需要藉助曹操的力量,來保障自己的生存;但自從曹操統一北方之後,自身實力空前強大,已經不再需要孔融這塊招牌了,而孔融為了保住自己的名士領導地位,只能對曹操進行無休止的批判,最終雙方的關係再也無法挽回。
孔融其實算一個悲劇人物,他出身名門,又有一身才華,本該有大成就,但他生在亂世,又跟隨曹操,這位心性複雜的君王,加上自身諸多不理智的言行,多次站在曹操的對立面上,對其猛烈抨擊批判,最終為曹操所不容,真是可悲可嘆。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