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工作群在討論一個話題。因為小助手可兒看到這樣一句話,「人生三階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她覺得很有道理,但又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含義。我就說,我來寫寫吧,因為這句話的確讓我很有共鳴,算是目前為止,我人生的三次成長。對我來說,這句話對應我們人生的三個重大里程碑,和自己的過去和解,和自己的當下接納,和自己的未來擁抱。
1、和自己的過去和解
現在「原生家庭」這個話題被提及太多了,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會把現在的某些不順意甩鍋給自己的原生家庭。老朋友們應該記得,我分享過幾個關於父母的故事。我父母總體來說是很好的。但是有一點是例外,就是我是女孩。從我記事開始,我爸爸就會不斷強化「我很醜「,來激勵我好好讀書。從小我家裡是不能有洋娃娃和毛絨玩具的,不允許打扮,因為那些都是「女生不如男生的分心因素」。
初中開始,我就非常自卑。不管得到怎樣的獎項或者讚譽,我都會第一反應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些。後來和好幾段戀愛失之交臂,因為我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總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美好和幸福。這件事一度很困擾我,也讓我非常怨念父母。直到我22歲,第一次出國之前。那次,爸爸找了我長談了一次。一向在我心目中說一不二,無所不能的爸爸,竟然對我說,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事情也都沒經驗,肯定有做錯很多的。當年你媽媽懷你的時候,大家都說看肚子樣子是男孩。產房抱出來的那一剎那,我是傻眼的。其實是怕啊,成為女生要比男生付出更多,才能在這個社會出人頭地。我知道你一直有怨念父母當年這樣對你,但那些都是我們當時能力範圍、眼界範圍內認為的「最好」養育方式。不管對錯,接下來,你的人生要你自己掌握了,你要突破我們的認知局限。
那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我的父母其實很努力地盡自己所能提供給我最好。但是每個普通人都會犯錯的,我的父母也不是例外。那年我22歲,我意識到了父母是普通人,我一下子就輕鬆了。我感覺自己和我的過去和解了,雖然總還會埋怨或者遺憾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但我開始慢慢選擇理解、原諒。如果真的無法原諒的,我選擇放下,因為我明白,接下來的人生我需要自己負責。我要做我未來孩子的原生家庭了!
2、和自己的當下接納
畢業後,我進入了一個世界500強的外企。當時是以管理培訓生的身份加入的。當年全國二十多萬的簡歷,選了我們這批二十個人,所謂的」萬里挑一「。可想而知,每個加入的人都是心氣很高的,我也不例外。當時招聘時HR提出的口號就是,晉陞中國管理層的職業快速道。我當時也是卯著勁想要優秀,想要最好,想要成為那個「第一」。但職場新人,總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總會跌進很多的坑。工作第一年的時候,我的自信自尊被巨大打擊,粉碎的一無是處。現在回看那段時間,最磨人的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而是害怕面對自己的不夠好。每天很多精力都內耗在了,我到底好不好這個無意義的問題,卻未曾真正想過可以怎麼行動提高。
當時非常感謝我的職場導師Peter,他看著我的這些變化找我談了一次話。他和我說,「什麼萬里挑一啊,你們都是普通人了啊。只不過在某些方面,你們適合我們公司文化而已,就是這麼簡單。你知道,普通人拼的是什麼?不是天賦,而是選擇和努力,是相信自己可以越來越好,並且真正做到的能力。」真的特別感謝Peter當時和我說的這段話,醍醐灌頂。我之前所有的畏手畏腳,猶豫不前,其實就是陷入了「完美」綜合症。我不敢行動,因為害怕任何失敗都讓我不符合「萬里挑一」。後來我想想,我的確就是個普通人啊,我之前的所有所謂的成績,也都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努力而來的,並不是依靠天賦,從天而降的。既然以前可以做到」越來越好「,那麼現在我也可以繼續」越來越好「。那一年,我26歲,開始接納自己的普通,但同時又不斷地挖掘和定義自己的「優秀「。
3、和自己的未來擁抱
我的女兒小D現在5歲了,從她出生開始,我就學習了很多兒童發展心理學、腦科學和早期兒童教育課程。我帶娃真的很努力,我也非常認可這句話,「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老師是父母」。
可是,我的女兒天生就是個慢熱的孩子。從小到大,她什麼都是「慢一拍」的。記得,當年我一度非常沮喪,我那麼辛苦學了那麼多,也還是教不會女兒。那時,我已經開始進修早期兒童教育課程了,有一次我和我的教授聊起了這個話題。那位在紐約享有盛譽的早期兒童教育專家,有三個孩子的媽媽,笑著和我說,太理解啦,我老大、老二也都這樣。我當年甚至不好意思提自己的孩子,總感覺自己都是這方面教授了,自己孩子怎麼還這樣?成績中等、語言表達也一般,似乎沒啥可以拿出來說的。但你知道,我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當年的邏輯錯誤了。我們學習育兒,我們懂得很多知識,並不等同於我們的孩子就是最優秀最好的。我們學習這些,是為了更好理解我們的孩子,也是為了更好地治癒我們自己內心的孩子。
那段話對我影響很大,的確我一開始抱著錯誤的學習育兒的初心。其實努力學習這件事,真的和孩子無關,育兒最終是我們自己的修行。當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就是個普通人時,我的心態反而放鬆了。後來面對女兒的慢,我自嘲說,「沒事,她一個技能需要練習1000遍才能掌握,現在20遍都沒到呢」。其實大部分時候,我女兒也真的不需要1000遍才掌握的。期望降低了,幸福感就增加了。我不再焦灼於不可確定的未來,而是真切地去活在當下,享受我和她共處的日子。
換個角度想想,我們面對未來的心態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總是擔心看不見的未來,卻從未真正感恩和體驗每個確定的現在。如今的我,35歲,女兒5歲,我擁有了擁抱未來的力量。因為我越來越明確,我們的未來都會很普通,但是讓這些日子不普通的是我們經歷每一天的幸福感;我們的未來也都不確定,但是只要過好現在的每一天,就能串起確定的美好的未來!
人生三階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自己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
前段時間,我們工作群在討論一個話題。因為小助手可兒看到這樣一句話,
「人生三階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她覺得很有道理,但又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含義。
我就說,我來寫寫吧,因為這句話的確讓我很有共鳴,算是目前為止,我人生的三次成長。
對我來說,這句話對應我們人生的三個重大里程碑,和自己的過去和解,和自己的當下接納,和自己的未來擁抱。
1、和自己的過去和解
現在「原生家庭」這個話題被提及太多了,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會把現在的某些不順意甩鍋給自己的原生家庭。
老朋友們應該記得,我分享過幾個關於父母的故事。我父母總體來說是很好的。
但是有一點是例外,就是我是女孩。從我記事開始,我爸爸就會不斷強化「我很醜「,來激勵我好好讀書。
從小我家裡是不能有洋娃娃和毛絨玩具的,不允許打扮,因為那些都是「女生不如男生的分心因素」。
初中開始,我就非常自卑。不管得到怎樣的獎項或者讚譽,我都會第一反應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些。
後來和好幾段戀愛失之交臂,因為我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總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美好和幸福。
這件事一度很困擾我,也讓我非常怨念父母。直到我22歲,第一次出國之前。
那次,爸爸找了我長談了一次。一向在我心目中說一不二,無所不能的爸爸,竟然對我說,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事情也都沒經驗,肯定有做錯很多的。
當年你媽媽懷你的時候,大家都說看肚子樣子是男孩。產房抱出來的那一剎那,我是傻眼的。
其實是怕啊,成為女生要比男生付出更多,才能在這個社會出人頭地。
我知道你一直有怨念父母當年這樣對你,但那些都是我們當時能力範圍、眼界範圍內認為的「最好」養育方式。
不管對錯,接下來,你的人生要你自己掌握了,你要突破我們的認知局限。
那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我的父母其實很努力地盡自己所能提供給我最好。
但是每個普通人都會犯錯的,我的父母也不是例外。
那年我22歲,我意識到了父母是普通人,我一下子就輕鬆了。
我感覺自己和我的過去和解了,雖然總還會埋怨或者遺憾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但我開始慢慢選擇理解、原諒。
如果真的無法原諒的,我選擇放下,因為我明白,接下來的人生我需要自己負責。
我要做我未來孩子的原生家庭了!
2、和自己的當下接納
畢業後,我進入了一個世界500強的外企。
當時是以管理培訓生的身份加入的。當年全國二十多萬的簡歷,選了我們這批二十個人,所謂的」萬里挑一「。
可想而知,每個加入的人都是心氣很高的,我也不例外。當時招聘時HR提出的口號就是,晉陞中國管理層的職業快速道。
我當時也是卯著勁想要優秀,想要最好,想要成為那個「第一」。但職場新人,總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總會跌進很多的坑。
工作第一年的時候,我的自信自尊被巨大打擊,粉碎的一無是處。
現在回看那段時間,最磨人的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而是害怕面對自己的不夠好。
每天很多精力都內耗在了,我到底好不好這個無意義的問題,卻未曾真正想過可以怎麼行動提高。
當時非常感謝我的職場導師Peter,他看著我的這些變化找我談了一次話。
他和我說,「什麼萬里挑一啊,你們都是普通人了啊。只不過在某些方面,你們適合我們公司文化而已,就是這麼簡單。
你知道,普通人拼的是什麼?不是天賦,而是選擇和努力,是相信自己可以越來越好,並且真正做到的能力。」
真的特別感謝Peter當時和我說的這段話,醍醐灌頂。我之前所有的畏手畏腳,猶豫不前,其實就是陷入了「完美」綜合症。
我不敢行動,因為害怕任何失敗都讓我不符合「萬里挑一」。
後來我想想,我的確就是個普通人啊,我之前的所有所謂的成績,也都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努力而來的,並不是依靠天賦,從天而降的。
既然以前可以做到」越來越好「,那麼現在我也可以繼續」越來越好「。
那一年,我26歲,開始接納自己的普通,但同時又不斷地挖掘和定義自己的「優秀「。
3、和自己的未來擁抱
我的女兒小D現在5歲了,從她出生開始,我就學習了很多兒童發展心理學、腦科學和早期兒童教育課程。
我帶娃真的很努力,我也非常認可這句話,「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老師是父母」。
可是,我的女兒天生就是個慢熱的孩子。從小到大,她什麼都是「慢一拍」的。
記得,當年我一度非常沮喪,我那麼辛苦學了那麼多,也還是教不會女兒。
那時,我已經開始進修早期兒童教育課程了,有一次我和我的教授聊起了這個話題。
那位在紐約享有盛譽的早期兒童教育專家,有三個孩子的媽媽,笑著和我說,太理解啦,我老大、老二也都這樣。
我當年甚至不好意思提自己的孩子,總感覺自己都是這方面教授了,自己孩子怎麼還這樣?成績中等、語言表達也一般,似乎沒啥可以拿出來說的。
但你知道,我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當年的邏輯錯誤了。我們學習育兒,我們懂得很多知識,並不等同於我們的孩子就是最優秀最好的。
我們學習這些,是為了更好理解我們的孩子,也是為了更好地治癒我們自己內心的孩子。
那段話對我影響很大,的確我一開始抱著錯誤的學習育兒的初心。其實努力學習這件事,真的和孩子無關,育兒最終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就是個普通人時,我的心態反而放鬆了。
後來面對女兒的慢,我自嘲說,「沒事,她一個技能需要練習1000遍才能掌握,現在20遍都沒到呢」。
其實大部分時候,我女兒也真的不需要1000遍才掌握的。
期望降低了,幸福感就增加了。我不再焦灼於不可確定的未來,而是真切地去活在當下,享受我和她共處的日子。
換個角度想想,我們面對未來的心態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總是擔心看不見的未來,卻從未真正感恩和體驗每個確定的現在。
如今的我,35歲,女兒5歲,我擁有了擁抱未來的力量。
因為我越來越明確,我們的未來都會很普通,但是讓這些日子不普通的是我們經歷每一天的幸福感;
我們的未來也都不確定,但是只要過好現在的每一天,就能串起確定的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