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事往往是父母會自取失敗。自取失敗的形式包括威脅、賄賂、允諾、諷刺,有關謊言和行竊的訓斥,以及有關禮貌的幼稚傳授。自取失敗的結果,不僅不能達到我們長期的目標,而且會隨時在家裡製造混亂。
威脅孩子,等於是鼓勵他重複做一件禁止他去做的事。孩子聽到你說:「如果你下一次再做……」的時候,他不會聽到「如果」,只能聽到「下一次再做」。有時候,他會把話里的意思翻譯成:「媽媽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然她會失望。」
還有「如果怎樣,那就怎樣」這一類的方式,可能會刺激孩子向一個暫時性的目標努力,但是卻很難(即使有也是很少)激發孩子使他們作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所說的話傳到孩子的心裡,所表示的是我們懷疑他的能力,或是否能做到那麼好。「如果你能把這門功課做好」的意思就是「我們不能肯定你能做好」,「如果你不尿床」的意思就是「我們不相信你辦得到」。
習慣於行賄的結果,還會造成品德上的缺陷。有的孩子就會坦白地說:「只要使媽媽認為我壞,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當然了我必須顯得相當壞,才能使她覺得她給我的東西沒白給。」這一類的理由可能在不久以後,就會發展到討價還價和勒索的地步,永無止境地要求增加「獎額」和「小便宜」以交換他們的「好」行為。有些父母被孩子「束縛」得逛了街如果不帶一點兒禮物,就幾乎不敢回家。孩子們迎接他們所說的話不是「爸,媽」,而是「你們帶了什麼好東西給我?」。
給予報酬對於教育孩子最有益、最令人快慰的時候,是事先沒有宣布,出乎孩子意料之外,同時報酬本身又代表著認可和讚賞的時候。不切實際的期望不可向孩子許諾,也不可要求孩子許諾。為什麼要對許諾加上這麼一道禁忌?原因是我們跟孩子的關係應該建立在互相信賴的基礎上。假如做父母的感到必須以許諾的方式來加重語言的分量,那麼他們就幾乎是等於承認「沒有許諾」在內的語言沒有價值,不值得信賴。許諾會在孩子的心裡建立起不切實際的期望。一個孩子在得到父母要帶他到動物園去的許諾以後,他就會期望著那一天不會下雨,家裡的車子不會出毛病,他自己也不會生病。但是生活中的意外總是免不了的,所以到了那—『天,如果因為什麼意外而去不成,他就會有受了騙的感覺,而產生不相信父母的意識、那個時候,孩子也許會理直氣壯地抗議:「你們答應了的嘛!」這是父母最熟悉的話,也是教父母最最心痛的話。做父母的真後悔當初不該許下諾言。
不應該以向孩子許諾的方式,壓制或要求孩子中斷劣行,或期望他們將來的好行為。如果一個孩子的許諾不是出於自動白髮,他只等於是開了一張在銀行沒有存款的空頭支票。我們不能鼓動孩子學會這種虛假的作風。別諷刺孩子
父母具有諷刺的才能,是父母理解孩子最大的障礙,那些善於嘲諷的父母對語言的運用太鋒利。
「這件事我重複說了有多少遍了?你是聾子?那麼你為什麼沒聽見?」
「你野得就像是野人,你是不是在蠻野叢林里長大的?你知道嗎,你只配在那種地方生活!''
「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你是瘋子,還是頭腦有毛病?我早就料到會有這個結果!」這些父母可能沒警覺到他們的活是有攻擊性的,必然會受到孩子的反攻。他們的評判隔斷了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煽起了孩子一心一意要尋求報復的幻想。
尖酸刻薄、傷人的陳詞濫調不容許存在於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類似下列的說話方式應該盡量避免:「你不是吃奶的孩子。」「你真是豆腐腦筋。」「你以為你是什麼?」
不管是有這種機智,還是沒有這種機智,我們都不能把孩子眼裡所凝視的自我,和他內心中為自己所塑造的自我予以貶損。
怎樣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切忌不要輕易許下承諾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事往往是父母會自取失敗。自取失敗的形式包括威脅、賄賂、允諾、諷刺,有關謊言和行竊的訓斥,以及有關禮貌的幼稚傳授。自取失敗的結果,不僅不能達到我們長期的目標,而且會隨時在家裡製造混亂。
威脅孩子,等於是鼓勵他重複做一件禁止他去做的事。孩子聽到你說:「如果你下一次再做……」的時候,他不會聽到「如果」,只能聽到「下一次再做」。有時候,他會把話里的意思翻譯成:「媽媽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然她會失望。」
還有「如果怎樣,那就怎樣」這一類的方式,可能會刺激孩子向一個暫時性的目標努力,但是卻很難(即使有也是很少)激發孩子使他們作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所說的話傳到孩子的心裡,所表示的是我們懷疑他的能力,或是否能做到那麼好。「如果你能把這門功課做好」的意思就是「我們不能肯定你能做好」,「如果你不尿床」的意思就是「我們不相信你辦得到」。
習慣於行賄的結果,還會造成品德上的缺陷。有的孩子就會坦白地說:「只要使媽媽認為我壞,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當然了我必須顯得相當壞,才能使她覺得她給我的東西沒白給。」這一類的理由可能在不久以後,就會發展到討價還價和勒索的地步,永無止境地要求增加「獎額」和「小便宜」以交換他們的「好」行為。有些父母被孩子「束縛」得逛了街如果不帶一點兒禮物,就幾乎不敢回家。孩子們迎接他們所說的話不是「爸,媽」,而是「你們帶了什麼好東西給我?」。
給予報酬對於教育孩子最有益、最令人快慰的時候,是事先沒有宣布,出乎孩子意料之外,同時報酬本身又代表著認可和讚賞的時候。不切實際的期望不可向孩子許諾,也不可要求孩子許諾。為什麼要對許諾加上這麼一道禁忌?原因是我們跟孩子的關係應該建立在互相信賴的基礎上。假如做父母的感到必須以許諾的方式來加重語言的分量,那麼他們就幾乎是等於承認「沒有許諾」在內的語言沒有價值,不值得信賴。許諾會在孩子的心裡建立起不切實際的期望。一個孩子在得到父母要帶他到動物園去的許諾以後,他就會期望著那一天不會下雨,家裡的車子不會出毛病,他自己也不會生病。但是生活中的意外總是免不了的,所以到了那—『天,如果因為什麼意外而去不成,他就會有受了騙的感覺,而產生不相信父母的意識、那個時候,孩子也許會理直氣壯地抗議:「你們答應了的嘛!」這是父母最熟悉的話,也是教父母最最心痛的話。做父母的真後悔當初不該許下諾言。
不應該以向孩子許諾的方式,壓制或要求孩子中斷劣行,或期望他們將來的好行為。如果一個孩子的許諾不是出於自動白髮,他只等於是開了一張在銀行沒有存款的空頭支票。我們不能鼓動孩子學會這種虛假的作風。別諷刺孩子
父母具有諷刺的才能,是父母理解孩子最大的障礙,那些善於嘲諷的父母對語言的運用太鋒利。
「這件事我重複說了有多少遍了?你是聾子?那麼你為什麼沒聽見?」
「你野得就像是野人,你是不是在蠻野叢林里長大的?你知道嗎,你只配在那種地方生活!''
「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你是瘋子,還是頭腦有毛病?我早就料到會有這個結果!」這些父母可能沒警覺到他們的活是有攻擊性的,必然會受到孩子的反攻。他們的評判隔斷了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煽起了孩子一心一意要尋求報復的幻想。
尖酸刻薄、傷人的陳詞濫調不容許存在於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類似下列的說話方式應該盡量避免:「你不是吃奶的孩子。」「你真是豆腐腦筋。」「你以為你是什麼?」
不管是有這種機智,還是沒有這種機智,我們都不能把孩子眼裡所凝視的自我,和他內心中為自己所塑造的自我予以貶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