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戰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曾在定陶擊殺項羽叔父的章邯選擇向項羽投降,項羽也以極高的禮儀規格接待了率二十萬子弟兵前來投降的章邯,並立章邯為雍王。章邯與項羽共赴關中的路程上,項羽突然在一夜之間坑殺了章邯帶來的二十萬子弟兵,章邯成了有名無兵的雍王。到了咸陽分封時,項羽履行了當初的承諾,把關中一分為三,分別分給了章邯及和章邯一同投降的另外兩位秦將,董翳和司馬欣,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
秦末的世界恰如今日的互聯網江湖,變化太快,昨日還是BAT,今日卻是ATM。章邯怕是也預料不到,在他出關剿匪前,天下還是秦二世的,當他的戰友王離在巨鹿吃了大敗仗,天下似乎就要易主了,當他被項羽立為雍王后不足一個年頭,一年前那個逼秦王子嬰投降的沛公就兵出陳倉,攻入關中,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望風而降。是再次投降,還是苦守廢丘以待項羽的援軍?章邯陷入了沉思,最後,經過慎重考慮,章邯決定效忠項羽,等待項羽的援軍。為什麼章邯當初可以率二十萬子弟兵向項羽投降,現在卻不能向劉邦投降呢?難道說做項羽的臣子是做臣子,做劉邦的臣子就不是做臣子了?又或者說,在章邯的眼裡,項羽是一號人物,而劉邦則根本入不了章邯的眼?
章邯這樣的人,根本不會因自己的好惡而選擇領導。於章邯來說,在無能的秦二世面前卑躬屈膝是做臣子,在勇猛的西楚霸王面前磕頭作揖也是做臣子,到狡猾的泗水亭長面前低三下四仍舊是做臣子,只要誰能給他章邯富貴,他章邯就可以給誰做臣子。章邯就是這麼現實。如果說章邯是什麼理想主義者,章邯根本就不會向項羽投降,他會像項羽的爺爺項燕那樣選擇戰死沙場,並在死前發出詛咒般的怒吼。然而章邯並沒有,章邯帶著二十萬子弟兵投降了,因為項羽承諾了他一套他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富貴,跟秦二世的先祖一樣做王,有封地。
因此,絕非理想主義者的章邯當初能向項羽投降,今日就能向劉邦投降,當初跟章邯一起向項羽投降的董翳和司馬欣不就是這樣嗎?那麼,為什麼章邯並沒有選擇向劉邦投降呢?還是因為章邯太現實太懂得算計了。章邯明白,當初項羽能夠承諾他章邯做雍王,是因為他手握二十萬子弟兵,是項羽的大敵,項羽在缺乏糧草的情況下,選擇高規格禮遇他章邯是化敵為友的聰明選擇。而如今,他的二十萬子弟兵已化作冤魂,他封地的百姓早就歸心於劉邦,他在劉邦那裡的價值已經很低很低了,就算他向劉邦投降,最多也是做一個有名無實的王,那有什麼意思呢?如果他堅持到底,一旦項羽援兵到來,他章邯就會因為戰鬥到最後一刻而受到褒獎,繼續做他的雍王,甚至是把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的封地都拿到手裡做秦王。換做你我,你我也會像章邯一樣選擇,畢竟章邯就是兩千年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啊。
不過可惜得很,項羽深陷齊地,沒法分身來救援他章邯,甚至連項羽自己的都城,都被劉邦攻破了。如果劉邦在攻破彭城後不輕敵,或許項羽也會很快地玩完,當初選擇向劉邦投降了的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應當還能保住有名無實的王的名頭,做閑散王爺,而他章邯只能等待死亡。人算不如天算,章邯沒算到項羽沒法來救他章邯,董翳和司馬欣也沒算到劉邦拿下彭城後又被項羽追著屁股打,於是董翳和司馬欣再次向項羽投降,最後被劉邦所殺,他章邯選擇堅持到底,被彭城戰敗的劉邦拿來泄氣,用水淹了,面對滔滔洪水和彈盡糧絕的窘境,章邯只能無奈地選擇自殺。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被項羽坑殺20萬子弟兵,章邯為何仍效忠項羽,誓死不向劉邦投降?
巨鹿之戰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曾在定陶擊殺項羽叔父的章邯選擇向項羽投降,項羽也以極高的禮儀規格接待了率二十萬子弟兵前來投降的章邯,並立章邯為雍王。
章邯與項羽共赴關中的路程上,項羽突然在一夜之間坑殺了章邯帶來的二十萬子弟兵,章邯成了有名無兵的雍王。到了咸陽分封時,項羽履行了當初的承諾,把關中一分為三,分別分給了章邯及和章邯一同投降的另外兩位秦將,董翳和司馬欣,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
秦末的世界恰如今日的互聯網江湖,變化太快,昨日還是BAT,今日卻是ATM。
章邯怕是也預料不到,在他出關剿匪前,天下還是秦二世的,當他的戰友王離在巨鹿吃了大敗仗,天下似乎就要易主了,當他被項羽立為雍王后不足一個年頭,一年前那個逼秦王子嬰投降的沛公就兵出陳倉,攻入關中,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望風而降。
是再次投降,還是苦守廢丘以待項羽的援軍?章邯陷入了沉思,最後,經過慎重考慮,章邯決定效忠項羽,等待項羽的援軍。
為什麼章邯當初可以率二十萬子弟兵向項羽投降,現在卻不能向劉邦投降呢?難道說做項羽的臣子是做臣子,做劉邦的臣子就不是做臣子了?又或者說,在章邯的眼裡,項羽是一號人物,而劉邦則根本入不了章邯的眼?
章邯這樣的人,根本不會因自己的好惡而選擇領導。
於章邯來說,在無能的秦二世面前卑躬屈膝是做臣子,在勇猛的西楚霸王面前磕頭作揖也是做臣子,到狡猾的泗水亭長面前低三下四仍舊是做臣子,只要誰能給他章邯富貴,他章邯就可以給誰做臣子。
章邯就是這麼現實。
如果說章邯是什麼理想主義者,章邯根本就不會向項羽投降,他會像項羽的爺爺項燕那樣選擇戰死沙場,並在死前發出詛咒般的怒吼。
然而章邯並沒有,章邯帶著二十萬子弟兵投降了,因為項羽承諾了他一套他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富貴,跟秦二世的先祖一樣做王,有封地。
因此,絕非理想主義者的章邯當初能向項羽投降,今日就能向劉邦投降,當初跟章邯一起向項羽投降的董翳和司馬欣不就是這樣嗎?
那麼,為什麼章邯並沒有選擇向劉邦投降呢?
還是因為章邯太現實太懂得算計了。
章邯明白,當初項羽能夠承諾他章邯做雍王,是因為他手握二十萬子弟兵,是項羽的大敵,項羽在缺乏糧草的情況下,選擇高規格禮遇他章邯是化敵為友的聰明選擇。
而如今,他的二十萬子弟兵已化作冤魂,他封地的百姓早就歸心於劉邦,他在劉邦那裡的價值已經很低很低了,就算他向劉邦投降,最多也是做一個有名無實的王,那有什麼意思呢?
如果他堅持到底,一旦項羽援兵到來,他章邯就會因為戰鬥到最後一刻而受到褒獎,繼續做他的雍王,甚至是把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的封地都拿到手裡做秦王。
換做你我,你我也會像章邯一樣選擇,畢竟章邯就是兩千年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啊。
不過可惜得很,項羽深陷齊地,沒法分身來救援他章邯,甚至連項羽自己的都城,都被劉邦攻破了。
如果劉邦在攻破彭城後不輕敵,或許項羽也會很快地玩完,當初選擇向劉邦投降了的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應當還能保住有名無實的王的名頭,做閑散王爺,而他章邯只能等待死亡。
人算不如天算,章邯沒算到項羽沒法來救他章邯,董翳和司馬欣也沒算到劉邦拿下彭城後又被項羽追著屁股打,於是董翳和司馬欣再次向項羽投降,最後被劉邦所殺,他章邯選擇堅持到底,被彭城戰敗的劉邦拿來泄氣,用水淹了,面對滔滔洪水和彈盡糧絕的窘境,章邯只能無奈地選擇自殺。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